2021案例集

健康码:

数据海洋把针捞

疫情带来人们“亮码”出行的新习惯。随着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的大力推广,“防疫健康信息码”(简称健康码)在全国范围内各省份之间普遍互认,成为个人跨域出行必备的“通行证”。
截至2021年1月

数据查询核验服务

580亿次

汇聚全国数据

9.76亿余条

数据共享推动健康码互认

2020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决定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查询相关服务接口开发工作,将相关数据供全国各地共享,支撑全国联防联控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此前,浪潮参与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监管”系统数据服务建设与可视化展示项目,基于前期项目的基础,2020年2月,浪潮团队克服多地办公困难,仅用1天时间完成了方案制定与部署调试工作。各地疫情相关数据(确诊和疑似病例、核酸检测等数据)由本地疾控中心汇聚至国家卫健委,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受理服务向全国共享开放。

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支撑国家卫健委数据在全国共享的同时,浙江、四川、海南等地健康码应用陆续上线。基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2020年2月29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码”,实现了跨区域的健康码互认。

实现数据海洋“捞针”

共享的数据记录着人的行为轨迹,随着时间链条延长,场景更加丰富,每个人产生的数据内容也大量增加,1000人的社区、50万人的县城、1000万人的城市,以至14亿人的全国,庞大的数据量犹如大海。

为了防控疫情,需要在“数据大海”中迅速、精准找出确诊人群和与之密切接触人群,而有了“数据共享”的支撑,“大海捞针”亦可成为现实:通过各地上报国家卫健委的确诊病例,结合工信、交通运输等其他部门数据,将确诊人员的身份数据、运行轨迹数据等信息交叉比对核验,便可快速定位密切接触人群,以便采取相应防疫政策。 

基于浪潮承建的数据共享平台,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以“健康码”为载体,“大海捞针”的结果可触达给每一个人——正常状态为绿色,体温异常人群为黄色,确诊/密切接触人群为红色。

如今,健康码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出行“通行证”,截至2021年1月份,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累计提供健康码数据查询核验服务580亿次,汇聚全国32个省级单位数据9.76亿余条,有力保障了全国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数字化浪潮 与客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