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根平台”夯实基础底座
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枢纽,不仅造福当时,更是泽被后世,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今天的都江堰已形成防洪、灌溉、交通、经济和生态的五大效益,成为护佑成都平原的一道水利屏障。
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和灌区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网不清晰”、“监测覆盖少”、“应用支撑弱”、“智能水平低”等问题也一度制约着都江堰水利的发展。面对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面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四川省水利厅从2019年开始与浪潮展开全面合作,围绕都江堰灌区实施水利信息化改造,实现从“治水”到“智水”的跨越。
实现灌区智慧化,首先要夯实基础底座、构建智慧大脑。针对都江堰灌区存在的数据孤立、数据利用程度低以及海量数据难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难题,浪潮搭建“水利根平台”以满足灌区信息化建设需要,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推动全省智慧水利统筹谋划及基础底座建设。
“水利根平台”主要包括数据平台和应用中台两个子平台,提供统一平台、集成环境,统一上云、降本增效,统一数据、共建共享服务。一方面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汇集分析,另一方面为智慧化应用的开发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撑。
根平台通过采用异构大数据处理技术及智能在线分析技术,汇聚整合灌区全域数据,并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建立全面的、多层次数据体系,实现海量大数据存储、管理与服务,及各部门数据联动、共享、融合和创新应用。
“物联感知体系”支撑科学决策
对于大型水利枢纽,实现全域感知不仅有利于监测巡查管控、抗灾指挥、应急事故处理,而且能够通过感知设备收集数据、分析态势,全面支撑科学决策。
围绕都江堰感知体系建设,浪潮构建了包含闸控建设、视频监控、感知平台建设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的“物联感控体系”,采用物联网、遥感成像、无人机、北斗系统等技术对灌区实行全时空、全天候、全数字化覆盖。视频智能分析管理系统、多种AI算法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实现了对漂浮物、水位、河道采砂监管等水利场景的监测;通过AR感知预警技术进行呈现,逐步实现终端设备的无人值守,成功解决感知设备落后、技术不先进等问题,最终实现物联网终端“统一接入、统一管理、设备控制、自动化运行分析”。
在“水利根平台”和“物联感控体系”的支撑下,结合灌区日常事务的管理需求,浪潮还通过信息化手段为都江堰灌区构建了水政执法、水文资料整编、水费计收管理、档案管理等业务系统,为灌区的日常事务处理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实现灌区事务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
目前根平台能向外提供22类563个公共服务,实现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平台分析治理河湖局数据88861条,灌区18类4761条数据;完成6大数据库建设,共计195.88G数据入库;对外提供42类共637个数据服务,实现都江堰灌区“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全局共享的模式。同时,完成了69条水利政务外网通信链路建设,83条水利感知网通信链路,6个视频会议节点建设,实现灌区“一张网”服务。
两千年前,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将岷江分成外江、内江两部分,并以“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原则,精确控制内江水量和泥沙量,奠定了天府之国的繁荣兴盛。如今,这座千秋古堰和浪潮携手踏上智慧化水利工程转型之路,向透彻感知、精准量测、配水调度、科学预测、泛在服务的智慧灌区迈进,实现人水和谐共处,继续造富千秋万代。